2009年4月23日 星期四

學校沒教的理債觀念 - 關注在現金流

2002年,一個年輕人剛滿30歲。 9月份,他簽下人生中的第一筆貸款 : 240萬台幣,分別給當時的女友和家人使用。10月份旋即從台灣某 知名上市電信公司離職,投入另一家初創電信公司,開始了他之後五 年內月領10萬台幣薪水但是窮苦與酸楚異常的生活。

本系列文章,是要講述一個理財智商為零的年輕人,如何為他懵懂無 知的財務決定付出重大代價。雖然,這些經歷比不上那些負債上億最 後神奇翻身的名人,但是相信這些經歷更加貼近市井小民的生活。也 因為這 240萬的負債,他終於弄明白,人生的路應該怎麼走。

◎這樣負擔不會很重嗎?

通常,在台灣一個普通人的個人信用貸款大約可以到80萬台幣(實際 額度由銀行最終核定)。而不管是跟幾家銀行貸款,所有貸款加起來 很難超過這個額度。為了控制風險,當你跟銀行貸款時,銀行會透過 聯合徵信中心調查你在其他銀行的貸款情況。所以說,要超過很難。

然而年輕人卻一口氣跟五家銀行貸款總計 240萬。除了因為在上市電 信公司工作因此銀行願意給比較多之外,也因為找了坊間的理財顧問 公司代辦。代辦公司據說有通天本領可搞定一切,然而事後想起,也 不過就是上網搜尋一下就放心的委託人家去辦,其實真傻也真危險。

在代辦公司 S小姐陪同下,一天內跑完五家銀行辦手續。 S小姐儘管 代表著代辦公司的利益,還是好心的問:這樣負擔不會很重嗎?年輕 人得意的笑了:我算過嘿,每個月還貸款加上日常開銷還能存點小錢 。存的錢累積到一個程度,可以再投入還款,可以縮短負債的時間。

這五筆貸款的利率,金額及還款年限各不同(五到七年),年輕人擬 好計畫要先把利率高金額小的優先還掉。如果不出意外大概四年就可 以全部還完。這樣的財務規劃讓年輕人徹底的變成月光族,然而此時 的他卻還沒有辦法想那麼多。而他最後總計花了五年才全部清償完畢。

◎地平線以下的人生

接下去有個大問題。年輕人的年收入大約是 120萬台幣。但是由於公 司都是年終獎金發 6個月以上的,所以其實平日的薪水沒有那麼高。 換言之, 120萬裡面有好大一部分是到了年底才能拿到。雖然電信公 司年終獎金都是會發的,但是,這樣子每個月的開銷會成問題。

年輕人雖然理財智商很低,但卻也隱約感覺出,現金流的重要性。如 果每個月的還款不能從每個月的薪水支應,那最後勢必造成要去借新 的貸款來應付,還要再付新貸款的利息錢,這完全是不對的。因此, 寧可去找一份月薪比較高但是年終獎金發比較少的工作才對。

就這樣,貸款下來之後一個月,年輕人順勢跳槽了。新工作的年薪增 加了一些,年終獎金也少了,但月薪達到 9萬台幣,足夠他應付每個 月的開銷,更何況後來逐年加薪到10萬。然而,這個看似完美的理債 計畫,執行一年後年輕人就開始陷入了地獄般的心情當中。

每個月發薪水的那一天是年輕人最痛苦的一天,因為一天之內薪水馬 上一半不見。剩下的一半再付掉台北市房租,其餘的錢僅夠生活,有 時甚至沒有餘錢可以存款。他覺得自己窮困極了,一想到未來還有好 多年,就覺得自己的人生在地平線以下,不知何時才能爬到一樓來。

◎複利,資本主義最有威力的武器

年輕人突然意識到,理財的關鍵在於管理風險。然而此刻的他,風險 卻是巨大無比。他能保證五年內一直有工作嗎?他能保證哪一天出門 不被車撞嗎?不需要重大傷亡,只要一點小傷讓他兩星期不能工作, 他的現金流就斷了,之後會兵敗如山倒。。。他生活在深深的恐懼中。

年輕人把希望寄託在保險。風險需要管理,因此在他的負債生涯中, 保險的錢從沒中斷。他知道,萬一出事了沒人能救。然而年輕人的工 作選擇權依然受到限制。他一直計畫到大陸發展,只是到新地方工作 更沒保障,而他甚至承擔不起一個月沒工作。大陸計畫,也就擱淺了。

他努力的翻譯書籍賺外快,想要有更多的現金。而當他把眼光放遠, 卻看到了更可怕的事情。當年輕人的大學同學都已經在開始存下人生 的第一個百萬時,年輕人的存款卻是負一百萬。當年輕人五年後終於 把貸款還清的時候,他的資產是零,而他的同學已達數百萬。

而當他的資產開始變成正數的時候,他的同學已經拿百萬現金開始投 資。大家都知道,資本主義最有威力的武器在於複利。簡單來說,手 上錢越多的人越容易累積財富。所以可以想像,現在年輕人跟同學的 差距是一百萬,10年後甚至20年後的差距,不會只有一百萬。

年輕人捶胸頓足,當年拍胸脯以為擔得起,其實甚麼都擔不起。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很遺憾,學校為什麼不教?)

- 任何個人財務決定都應該以10年以上的眼光來看待。你現在能負擔 ,不代表10年後你還行。因為,複利是資本主義最可怕的武器。

- 「現金流」是企業經營所關注的焦點。然而,對於個人理財來說也 是。找出可能讓你現金斷流的風險,管理它。保險,是可接受的。

- 不要讓自己陷入現金流吃緊的窘境,永遠不要。現金斷流會引起骨 牌效應,而這輩子可能只要一次現金流斷流就夠了,你就再起不能。

- 貸款買房子讓個人陷入絕大風險中,讓小康家庭現金流吃緊。不確 定買房究竟算買入資產還是負債,但買入負向的現金流則是肯定的。 (文:黃紹麟)

轉自數位之牆

2009年4月15日 星期三

學校沒教的理債觀念 - 別使用信用卡

Sand 補充:同樣的東西看人怎運用,效果就都不一樣。嗎啡真的不好嘛?給醫生用是用在病患身上,舒解病患痛苦;給吸毒者用,用在自己身上,讓自己更痛苦罷了。

Sand 反而是每次消費都會盡量問能否刷卡,除了原本的現金回饋 0.7% 之外,有時候還能搭上信用卡的活動拿到更多的優惠呢,可以從銀行那邊賺幾杯咖啡來喝呢。不過真的別做分期付款,讓銀行賺更多。

所以 Sand 覺得這個標題應該改成「請正確使用信用卡」會比較適合吧。


學校沒教的理債觀念 - 別使用信用卡

年輕人在經歷了五年的理債生涯以後頭髮開始花白,逐漸踏入中年的 他已經沒有資格再稱呼自己為年輕人了。這個準中年人有幸(或者不 幸)從 240萬台幣的貸款掙扎出來,開始有了一點理財的小頭腦。以 下,是他把一些觀察和發現整理起來提供大家參考。

◎銀行喜歡借錢給有錢人,越缺錢的越借不到

年輕人債務纏身時曾經有幾度遭到現金斷流問題,眼看著當月份就快 過不下去了。然而,銀行是不可能再讓他貸款的,甚至當他拿著信用 卡想去提款機預借現金以便撐過那個月份時,還發現提不出錢來。打 電話到銀行去詢問,對方回答預借現金的功能被停止了。

年輕人含著眼淚對電話狂吼:要暫停預借現金你們也要提早通知我呀 ,我急用錢卻題不出來,你們想害死人呀!而這樣的狂吼沒有用,因 為銀行內部是根據客戶的風險指標來運作這些功能的開啟或關閉。而 他年紀輕輕卻高額負債,對銀行而言風險是太高了。

後來,當年輕人的財務狀況逐健全,信用卡預借現金功能又自動被銀 行重新打開。然而他發誓不再使用,這個功能是萬惡的淵藪,碰都不 要碰!只是,雖然他不去動用預借現金,銀行卻三天兩頭打電話來告 訴他,現在貸款有優惠的利率,問他要不要貸款。

有時候,銀行甚至告訴他,他本月分的信用卡消費 x萬元,這些錢可 以使用分期付款來償還,利息比使用循環信用還便宜。這個準中年人 哭笑不得的回答對方,抱歉,我每一期的信用卡款一定還清,絕不使 用循環信用,當然對於你提供的低利分期付款也沒興趣!

這種電話多到煩不勝煩,搞得他後來有對電話的那頭再次大喊:我再 也不要跟銀行借錢了,不要再打這種電話給我了!他實在很懷疑,這 家台灣最知名的銀行信用卡公司難道這麼缺業績嗎?然而,他當年負 債時可是極不受銀行歡迎的對象呢,現在怎麼突然間被銀行追捧了?

◎使用信用卡會導致錯估自己的消費能力

他突然明白一個道理:銀行喜歡借錢給有錢人,越沒有錢的人越借不 到錢!因此,當你越不需要錢的時候,就越能跟銀行討價還價借到低 利息的錢。反之,當你越需要錢的時候,就越可能為了借錢付出較高 利息。因此,千萬別讓自己變得需要錢,否則對銀行就討不到便宜!

要如何才能做到讓自己「不需要錢」?很簡單,停止使用信用卡。準 中年人目前的信用卡剪到剩一張,主要是為了方便。他每次刷卡較大 筆的金額後就會去存錢:把這次刷卡的金額預先存入信用卡中。因此 每個月拿到帳單時幾乎都不需要再繳錢,因為預付的錢已經抵扣了。

一定要弄清楚信用卡的用途是讓人方便,而不是讓人擴張信用透支消 費的!這位準中年人厲行這個消費習慣,可稱得上是銀行又愛又恨的 客戶。恨的是銀行幾乎佔不到這個客戶的便宜,愛的是,償債能力如 此頑強的好客戶要去哪裡找?當然要想辦法借錢給他!

當準中年人的交遊越來越廣闊時,他發現有錢人喜歡用現金交易。這 些人有錢不是沒道理的,事實上,使用現金交易容易掌握自己的現金 流,從而幫助你守住財富。信用卡的問題在於,你以為手上還有很多 現金,於是把這些現金花掉,卻沒想到信用卡帳單來了還要繳錢。

長期使用信用卡會導致你錯估自己的消費能力。而當你貪圖那個紅利 積點可以換贈品的時候,你的現金流卻一點一點的流失而毫無知覺。 偶一為之的循環信用往往更是長期負債的開始,很多卡奴就是這樣養 成的。停止使用信用卡,這長期將使你不再需要借錢。

◎釐清自己與親人的財務關係

上班族的薪水該怎麼處理?準中年人也有自己的看法。他把每個月薪 水分成三部分,一是房租伙食交通保險通信等生活基本開銷,二個是 提撥出來放到銀行存款,三是提撥出來給父母親未來的醫藥費存款。 這些錢分別存在三個銀行,最後面兩個銀行的錢,基本上是只存不提。

給自己的存款以及給父母親的存款一定要分開。很多上班族以為自己 每月薪水足夠應付生活,但沒想到幾年後父母親身體開始有病痛需要 長期就醫,原本的薪水用來應付生活突然很吃力。這是因為在自己有 能力時,「忘記」替父母親存款,以至於需要的時候拿不出錢來。

切記,你現在不存,以後就沒有。

很多年輕上班族將自己的薪水一部份交給父母親。這在準中年人的看 法裡頗不以為然。事實上,準中年人已經看太多理財智商根本為零的 上個世代長輩,兒女把錢交給他們,他們最後也是敗給了股市。與其 將薪水交給理財智商為零的長輩,還不如幫他們存起來以後當醫藥費。

準中年人也將這個概念教育他自己的父母親。有時候長輩來跟他要錢 想投入股市,他就會從這個「父母親未來醫藥費存款」中提款出來給 長輩,然後告誡他們,這是你們未來的醫藥費,你現在用掉以後就沒 有了。如果有幸從股市全身而退,請記得把錢存回來!

亞洲地區的父母親普遍有個壞習慣:把兒女當成財產來看。準中年人 在滿18歲時,身分證就被父親拿去開人頭戶炒股票。這在台灣是非常 普遍的,很多年輕人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身分證被父母親拿去幹甚麼用 。他在25歲時為此跟家人鬧了革命,把所有名下的人頭戶全數關閉。

幸好他在25歲做了這個事,否則他在30歲的境遇恐怕不這麼輕鬆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很遺憾,學校為什麼不教?)

- 把信用卡當成現金來用,今天刷一萬明天就去還一萬,不要等帳單 來才還。如果沒有把握做到就別用,因為你會掌握不住自己的現金流。

- 銀行喜歡借錢給有錢人,越缺錢的人越借不到。請讓自己變成不需 要借錢的人,讓銀行愛死你,這樣你就可以用越低的利息借錢。

- 普通上班族的薪水一定要提撥出兩分存款,一份給自己,一份給未 來的父母親(醫藥費)。你現在不存,以後就沒有。

- 財務獨立,從切割自己的財務與家人的財務開始。你的錢不是不給 父母親,而是幫他們存起來,因為他們根本不會理財。 (文:黃紹麟)

轉自數位之牆

學校沒教的理債觀念 - 停損也要停利

從理債,存款,到有財可理,準中年人這一路走了10多年。他只是一 個收入還不錯的上班族,發不了大財,但也開始面臨要不要買房子, 要不要投資股票,基金,外匯,甚至是親友來推薦購買投資型保單等 問題的拷問。該怎麼決定呢?人生旅除上,誘惑真的很多。

◎理財第一步,存款

準中年人從 240萬台幣的負債中爬起來後,學到寶貴一課叫「不要借 錢還債」,之後學到「不要借錢投資」。借錢還債可能不是很多人的 生活經驗,但借錢投資的行為卻充斥在你周遭環境中。只要你心裡想 :我手上這筆錢不必急著還(房貸,車貸等),可以先拿去投資。。。

這就是借錢投資。

借錢投資的問題在於,你必須要每個月還貸款。而如果你借錢拿去投 資的項目沒有帶來預期收入(例如:股市慘跌),你還是得按月還貸 款。而你當然沒錢可還,最終只能選擇賣股票去還錢。因此,借錢投 資的人經常被迫在股票的低點賣出。這種投資法,虧本機會大。

多少人的財富就在這樣來來回回的過程中逐漸消失?回歸到準中年人 先前學習到的個人理財重點:「關注現金流」,當你有債務要償還時 ,就是每個月有負向現金流。你的第一任務是把現金流變成正的,之 後才有資格談投資,任何冒險的想法都可能使你加速進入地獄。

幾乎所有的投資大師與理財書籍都告訴你,投資要使用閒錢,拿去投 資的錢必須是「萬一虧掉也不會影響生活」的。但他們沒告訴你,投 資是比誰的氣比較長。股票在低點的時候,用閒錢投資的人可以等, 但是你明天有房貸要繳不能等,氣短的你只好在低點拋掉。

對於一個剛步入社會開始空手奮鬥的年輕人來說,除了保險以外,任 何理財商品都屬於不用考慮的範圍。因為存款是投資的第一步,沒有 存款就不會有閒錢,當然更談不上投資。但,問題來了,有很多投資 型保險甚至定期定額基金看來都比定存款利息還高,要考慮嗎?

◎對於保險的觀念

準中年人的親人曾是台灣某大保險公司16年的銷售人員,從赤手空拳 到帶領 150多人團隊,因此對於保險的概念比一般人稍微清楚些。首 先,保險不是理財產品,至少對一個收入普通的上班族來說不是。( 保險公司有針對富人設計用來節稅的保險產品,一般人不太需要)

購買保險之前應該有的正確觀念,是「花出去的錢不要談獲利」。購 買者需要在意的是能得到甚麼樣的保障,而不是「幾年可以獲利幾 % 」。不同的家庭需要的保險規劃並不相同,因此無法一概而論。但是 從這個觀點出發,所謂「投資型保單」其實是很弔詭的產品。

準中年人曾經很認真的研究過某保險公司規劃的投資型保單,並使用 拿手的 Excel算過十年二十年的投資報酬,最後發現算不清楚。保單 內容試圖說服購買者將保險每三年可領回的部分再投入去購買該公司 設計的某個預估投資報酬率幾 %的基金產品,形成不斷套利的情況。

而,基金的投資並不保障收益。換句話說,原本應得的保險還本收入 ,可能最終會在基金的失敗投資下蒸發,而保險公司卻照賺手續費不 誤。準中年人最後終於搞清楚:投資跟保本是兩回事,不要混在一起 談。投資有風險,如果期待還本,那就不要把應得的本,拿去再投資。

準中年人明白到,保險是生活的基本開銷,跟你每個月用水用電是一 樣的,不應該把它用投資的觀念來看待。剛出社會的年輕人可以開始 購買保險,如果有閒錢,才去投資。如果沒有閒錢,存款,是累積閒 錢的最好方式。

◎對基金的觀念

月付5000元台幣的定時定額基金看起來真誘人!準中年人看著手上的 宣傳單之後有點心動。廣告傳單上還以圖形畫出過去的基金投資績效 ,翻了好幾倍,比定存好很多!然而,準中年人對於「投資成本」有 著不太一樣的看法。仔細想一下,這種定期定額基金似乎沒那麼好。

首先,定期定額基金的銀行手續費加管理費,大約扣掉3%。注意,有 時購買基金免手續費或有折扣,但贖回時手續費另收。仔細看會發現 銀行的手續費促銷折扣就是把消費者當猴子耍(聽過朝三暮四的故事 沒?)這3%就是投資成本,只是銀行要在前面還是後面跟你收而已。

其次,成本既然是3%,如果投資報酬沒超過3%當然是虧本,若投資報 酬達4%,扣掉成本你淨賺1%,也不過跟定存利率一樣。因此基金的投 資回報率必須要超過4%,對你來說才比定存划算。購買基金的成本應 該是手續費成本加上目前定存利率,因為這是「機會成本」。

準中年人不反對基金投資,但把投資跟存款的概念混在一起卻害慘很 多人。簡單來說,定存沒有成本,但是購買定時定額基金,成本至少 4%,這還沒有算上萬一基金走跌的時候可能資產腰斬,因此兩者不能 混淆。投資歸投資,存款歸存款,兩者要分清楚。

◎對股票與選擇權的觀念

預期投資收益要達到多少,你才會滿意?10%?20%?賺兩倍?三倍?

許多上班族之所以一輩子在股市的地獄裡翻來滾去,就是因為對於獲 利有著極為不正確的期待。準中年人認為,一個好的投資如果長期有 10% 到20% 的穩定獲利,就是很好的投資。這句話的意思是,如果有 一天發現這個獲利突然暴增超過這個範圍,那就是該出場的時候了。

不要留戀,因為,暴利是怎麼來的,就是怎麼去的。

你已經聽過周圍的親友,或者計程車司機說過太多故事。在股市大好 時股票賺好幾倍,結果慘跌的時候全部賠進去。大部分人將之歸咎於 運氣不好,說是來不及跑。但準中年人認為,這是缺乏良好的心態所 致。這些人,等到下一次股市大漲的時候,依然會重複同樣的錯誤。

這種人被稱呼為「散戶」。

投資,很多人講「停損」,也就是說當虧到某個程度時就要全面撤出 不要留戀。說很容易,做很困難。標準的賭徒心態就是想再等看看, 看會不會漲回來,最後往往血本無歸。與此同時,準中年人卻要強調 「停利」,意思是當賺錢(利益)到某個程度,就要撤出不要留戀。

理由很簡單,能做到停利的人,才有辦法做到停損。

賺合理的利潤而不是暴利,是長期發展的良好心態。不是只有投資, 在企業界也如此。大陸知名房地產開發商,萬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王石先生曾說,他的公司不做利潤超過 25%的生意。這種心態讓企 業長期穩定長大,踏實,不冒進。而他的對手很多因為冒進而死掉了。

合理的利潤,才是長期致富之道。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很遺憾,學校為什麼不教?)

- 手上的現金不先拿去還貸款而去投資,就是借錢投資。借錢投資經 常讓人被迫在低點賣掉(投資標的),以至於財富逐漸被侵蝕掉。

- 存款,是所有理財行為的起點。有了存款才有閒錢,有了閒錢才能 投資。沒有存款的人不要談投資。

- 保險,跟喝水用電一樣是生活必需品,應與存款分開看待。保險跟 投資也應該分開看待,因為對生活必需品講究投資回報率是沒意義的。

- 定時定額基金的投資成本,超過廣告宣傳單上說的,不要將之與定 存相比。基金的投資成本等於手續費成本加上定存利率。

- 合理的投資利潤才是長期致富之道。虧到某個程度就該走,而賺到 某個程度也一樣該走。不要留戀,暴利是怎麼來的,就是怎麼去的。 (文:黃紹麟)

轉自數位之牆